【黎智英案・審訊第卌九日】
獨媒報導 | 2024.03.20
- 李宇軒指「重光團隊」組織鬆散 非所有成員支持制裁 共識是爭取香港自由民主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今(20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49日審訊。「十二港人」之一李宇軒繼續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李稱2019年9月美國參議員斯科特訪港,由於當時他籌辦過國際登報活動,又出席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咁喺國際呢條線度做過嘢」,所以獲另一名被告陳梓華邀請會見斯科特。李指會面目的是提高對香港人權自由狀況的關注,「同埋當時 SWHK (重光團隊)有啲想做國際游說,去做一啲嘢去應對香港 deteriorating 嘅自由民主狀況。」李提到當天是他首次見到 Mark Simon,惟未曾與他直接傾談,後來才知道他是黎智英的得力助手。此外,李宇軒形容「重光團隊」是「一個鬆散嘅港人組織」,並非所有成員和活動都支持制裁,「我都唔同意 SWHK 係為咗制裁而去成立嘅一個組織」,並重申當時共識是爭取香港的自由民主。
「十二港人」之一李宇軒第六天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由控方代表、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作主問。
李宇軒指「重光團隊」組織鬆散 不同活動論述或有不一致
剛開始時,李宇軒主動提及昨日作供期間,有關「重光團隊」(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 SWHK)的描述,希望就此澄清。李表示:「我會話 SWHK 係一個鬆散嘅港人組織,一個 loose 嘅組織,至少一開始係咁。」他指SWHK並沒有一個會章或會員制度,不過有一個共識是 SWHK 會爭取當時香港的自由民主,而在特定活動中便會有支持該活動的人去參加,「所以可能會見到就住 SWHK 活動嗰陣,嗰個論述會有少少 inconsistent」,他表示會在稍後作供時就特定活動去憶述當時群組內的討論重點。
李宇軒指重光團隊非為呼籲制裁而成立 非全部成員支持制裁
李續指,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SWHK 的活動,「所以我會同意一部份 SWHK members 同一部份 SWHK 嘅活動,係同制裁有關嘅,但係我唔同意全部嘅活動、全部嘅 members 都支持制裁。」李續指:「我都唔同意 SWHK 係為咗制裁而去成立嘅一個組織」,他重申有一個共識是爭取當時香港的自由民主,「而頭先講嘅制裁就係一個 means(手段),同意𠵱個 course of action 嘅 member 就同意咁做。」
李宇軒指眾籌收支表中文版會用花巧言辭 例如「制裁港共」 以鼓勵人捐錢
李提及昨日庭上展示的「重光團隊」網站截圖,有「全球登報制裁港共眾籌計劃」的收支報表,當時組員討論如何鼓勵其他人捐款,「我記得當時有𠵱個共識,就住中文版嚟講,flowery language(花巧的言辭)會比較容易鼓勵識睇嘅人捐錢」,而對於不懂中文或閱讀英文的人,「當時就覺得係比較用中性啲嘅字眼,就會比較容易 encourage 到人捐錢」,因此網站上公佈的收支報表,中英版本之間會有不一致的情況。
法官杜麗冰問到,李所說的花巧言辭是哪些。李指「制裁港共」,與英文版的「Advocacy for Hong Kong」有出入。被問到「港共」的意思,李指這字眼是「形容香港政府與中共相關」,但並非意指香港政府就等如中共。
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則提議,「港共」的英文翻譯可以是「Hong Kong Communists」。李同意這譯法接近「港共」的原本意思。
被問到「港共」一詞想帶出什麼訊息,李指即是香港政權與共產政權有關,暗示共產黨。他又指,雖然當時字眼沒有提及「中共」,但當時覺得「港共」相比起「香港」是一個帶較強烈感情(more charged)的描述,可用以呼籲人們捐錢。
李宇軒確認他曾管理「重光團隊」網站
控方問及「重光團隊」網站是何時設立。李表示不記得,因為若果沒記錯的話,網站應該是由一名叫 Kirin Bumper 的人設立,而他在後來才被加入管理網站。不過他當時並沒有在網站編輯或發布過任何內容,直至後來 Kirin Bumper 打算將網站完全交給李和其他組員管理,李相信可翻查網頁編輯紀錄來得知相關日子。
至於「重光團隊」的事務由誰管理,李指「由組員一齊傾」,負責執行活動的人則是大家透過共識來決定。
控方展示由李宇軒製作的「G攬運動」收支報表和李的花旗銀行戶口紀錄,顯示在2020年2月28日,有一筆約42萬元美金(約327萬港元)的款項歸還給李,而轉帳人是「Project Hong Kong Trust」的美國 Amalgamated Bank 帳戶。李確認他當時要求 Project Hong Kong Trust 歸還他曾墊支的款項。
李宇軒指 Mark Simon 歸還款項「條數唔夾」 惟陳梓華未安排歸還差額
控方又指,「G攬運動」收支報表可見三筆交易,金額分別為40萬、約33萬和約46.9萬美元,分別在2019年11月4日、2020年1月7日和2月3日,由「Funder 2」轉帳至「Project Hong Kong Trust」戶口。
李解釋,這三筆款項是 Mark Simon 將眾籌款項轉帳給「Project Hong Kong Trust」,因為 Mark Simon 較早前借出銀行戶口替「G攬運動」接收和「hold 住」眾籌款項,直至後來「Project Hong Kong Trust」準備好銀行戶口,Mark Simon 便歸還眾籌款項。而 Mark Simon 屬於「T(陳梓華)嗰邊」,換言之「Funder 2」即是代表「T(陳梓華)嗰邊」。
控方指,上述三筆 Mark Simon 歸還的款項總和是120萬美元,惟網站公佈的「G攬運動」收支報表顯示,代號「Funder 2」的 Mark Simon 接收了約177.2萬元美金,兩筆數有差距。
李解釋,因為「T(陳梓華)嗰邊」曾經墊支登報費用,所以這部份款項不需要歸還,若 Mark Simon 把眾籌款項扣除墊支了的登報費,便當作是直接發還了開支。不過李指,若將 Mark Simon的 三筆還款加上墊支費用,總數不是相等於177.2萬元美金,他曾就此問題與陳梓華商討,「就話條數唔夾,其實應該有多啲嘅錢畀返 Project Hong Kong Trust。」他並製作了收支報表,要求陳安排歸還差額。
李指相關款項是大約一萬或者幾萬元美金,不會多於10萬元美金,當時陳僅回覆「佢會搞」,但以李所知,陳並沒有安排歸還欠款。李指由於 Project Hong Kong Trust 帳戶非由他控制,「所以到最尾我唔清楚有冇多咗錢入去個戶口⋯⋯ in any event,至少T(陳梓華)冇同我講。」
李宇軒指群組成員就是否籌辦第四次登報意見不一 最終決定不登報 部份人因而離開群組
李供稱,第三次眾籌及登報的「G攬運動」中,錄得大約一半餘款,當時在其中一個「G攬」群組中,組員關注若果任由剩下的款項原封不動,便可能引來懷疑或指控「G攬嗰度會唔會落格」,大家曾經作出討論,有人認為籌辦多一次登報便可花費剩下的款項,也有人質疑登報是否爭取香港自由民主的最好方法。李指組員最終決定不籌辦多一次登報,但同時沒有其他活動方案,「就真係由得啲錢擺喺度,睇吓嚟緊有咩想做、有咩值得去做。」
李指,在上述討論尾聲「咁就有個 split」,有一部份同意不登報的組員,便繼續留在群組中;「而覺得淨係想登報嘅嗰啲人,就離開咗個『G攬』team」,因為該些人想辦多一次登報,「而你哋決定唔繼續做,所以佢哋就走。」
李指,該些想登報的人離開群組之後,在大約2019年10月1日前後籌辦了一個「賀你老母」的眾籌登報計劃,不過他並沒有參與其中。
李宇軒指2019年底「G攬」和「重光團隊」整合
李表示,在群組成員討論期間,他和網名「T」的陳梓華均不同意進行第四次登報。二人曾經一度離開群組,但在實務層面考慮,如果李和陳都離開群組的話,未來的登報計劃便會面臨財政壓力,因為未必有另一個人能夠墊支廣告費用,「唔知係咪因為咁樣,定係後來大家共識係唔再登報」,結果群組成員決定不籌辦登報,之後李便重新被加入群組。
李憶述,他重新加入群組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群組成員之中有部分人認同「G攬」團隊的身份,同時也有部份人認同「重光團隊」的身份,不過當時沒有迫切性去處理這個形式問題。李指,以他所理解,反而「攬炒巴」劉祖廸等人在英國當地舉辦公開活動、印製橫額或會見國會議員時,他們會逐漸使用「重光團隊」的口號和標誌。不過直到大約2019年底,「G攬」和「重光團隊」有進行整合,並將一些合併了的群組重新命名為「重光團隊」,但實際上的日常運作與之前並沒有分別。
李宇軒稱2019年8.31曾與英議員Bob Seely晚飯 談論香港狀況
控方展示「重光團隊」網站公佈的工作匯報,其中一項提到「成功邀請 Bob Seely MP 於8月31日到港觀察示威」。李憶述,在2019年8月31日之前,「攬炒巴」透過 Telegram 告知他英國國會議員 Bob Seely 想來港觀察示威,希望香港方面會有人接應,於是李宇軒、前學民思潮成員李宗澤(Wilson Li)和其他人一同幫忙。
李宇軒記得李宗澤負責大部份流程相關的工作,而他曾經與 Bob Seely、李宗澤和其他人,在銅鑼灣一間酒店食晚飯,期間向 Bob Seely 談論有關香港發生的事。李續指,「唔知係 Wilson 定係另一啲人,咁就帶 Bob Seely 落咗場去睇示威,因為嗰晚附近都有出咗 tear gas。」而李宇軒則沒有落場。
控方問,帶 Bob Seely 觀察示威現場的目的是什麼。李指:「Bob Seely 佢想親身用佢對眼去睇香港發生咩事,咁當時香港一啲街頭示威,以當時嘅香港嚟講,係比較重要嘅事,所以 Bob Seely 就去咗睇示威喇。」控方問是否關於香港當時的社會動亂(social unrest)。李則表示:「我諗我會總結做當時香港嘅自由同民主」,又指:「啲人對於當時人權自由狀況有好多不滿,所以有好多 street demonstration。」
有關是次接見 Bob Seely 想達到什麼目標,李指為了幫助「攬炒巴嗰邊」接見 Bob Seely,然後 Bob Seely 回到英國後,「就可以繼續 whatever 佢同攬炒巴搞緊嘅嘢」,而相關工作整體而言是有關提高對香港民主自由的關注,惟李對二人之間的具體工作並不清楚。
李指,有關是次會見 Bob Seely 的支出,他向第二次眾籌的「中英聯合聲明登報」計劃報銷費用,因為是次會見與英國有關。他並指,款額「我諗應該唔夠幾萬蚊港紙」。
法官杜麗冰留意到工作匯報所使用的字眼是「成功邀請 Bob Seely MP」,意味 Bob Seely 是受邀,而非主動提出來港。惟李宇軒稱他不知道事前 Bob Seely 與「攬炒巴」是如何溝通,因此他不會揣測「成功邀請」一詞的意思,他亦不知道 Bob Seely 來港的主意是由誰人主動提出。
就李宗澤的身份,李宇軒形容「佢好似對於 book 機票、酒店好熟悉」,但他除了是次接見 Bob Seely 和後來的區議會監選團之外,「平時喺 SWHK 同『G攬』嗰度,係完全見唔到佢嘅」,因此他理解李宗澤並不是任何一個團隊的成員。
李宇軒稱成立「香港故事」公司 為處理籌款和參與社運名義問題
控方提到,公司註冊處紀錄顯示李宇軒在2019年9月9日註冊「香港故事有限公司」,而李是首任董事兼創辦成員。李稱除他自己之外,公司便沒有牽涉其他人。
就成立公司的原因,李解釋上次眾籌遇到提取款項的問題,他曾經與陳梓華討論是否需要成立一間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李亦留意到提款時牽涉了一些個人戶口,例如他自己的戶口,或非社運團體的的戶口,於是考慮開設一個社運團體的銀行戶口。李又表示,「既然我已經用咗真身份去做眾籌眾籌活動,咁就會唔會⋯⋯接住落嚟我會唔會用真身份去做 activist activities 呢?」他考慮:「如果係嘅話,會係 under 咩 activist organisation 呢?」,其中一個選項便是「我直情起一個 activist organisation 出嚟」。
李表示,他與陳梓華商討之後,有共識去研究上述議題,最終開設了「香港故事」這間公司。
不過李補充,後來這間公司實際上並未能處理到上述議題,因為隨著「Project Hong Kong Trust」的銀行戶口成立,可以用來處理眾籌款項,所以沒有需要用到「香港故事」的戶口。至於「香港故事」作為一個社運身份,李則認為「SWHK 作為一個 pseudo organisation,佢係更加有效」,所以後來派卡片也是直接使用「重光團隊」的卡片。例如他在2019年尾會見美國參議員 Marsha Blackburn、斯科特(Rick Scott)、Todd Young 和共和黨議員克魯茲(Ted Cruz)的時候,便是使用「重光團隊」的卡片,而沒有使用「香港故事」的卡片。
李宇軒稱曾以「香港故事」身份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控方問「香港故事」曾經進行什麼活動。李指他在2019年8月的時候,曾赴聯合國會見 Sébastien Gillioz,即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中負責亞太地區的職員,當時使用了「香港故事」的身份。
李憶述相關背景,有一名叫「Sheep」的人士是聯合國的職員,在2019年8月中旬,「Sheep」告知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表一份關注香港自由民主狀況的聲明,「佢話呢個好唔尋常,因為有史以來淨係出過兩個同香港有關嘅聲明」,所以是次聲明意味「OHCHR 都重視嗰陣時香港嘅狀況」,即有關民主、自由和示威。
李續轉述「Sheep」告訴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將於2019年9月在日內瓦舉行會議,如果想準備參與會議,便最好事前去聯絡 Sébastien Gillioz,因為他在 OHCHR 裡是負責中國事務的人之一。因此李便在8月赴日內瓦會見 Sébastien Gillioz,以了解當時 OHCHR 如何看香港發生的情況,同行人士還有天文物理學家 Shirley Ho 和一名叫 Adder 的人。
李提到會見 Sébastien Gillioz 時,他們得悉OHCHR的職員並不滿意當時中國代表團所聲稱「development based 嘅 human right」。惟當李想進一步解釋時,法官杜麗冰打斷指,現在只需要了解相關事件背景,而不是審判在聯合國的游說工作,因此不需要詳述。
李總結指,經過8月的會面後,他便預備資料去9月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又開設 Telegram 群組「地球香港分部」,成員包括他、「Sheep」和「我要做飯」,以討論9月的旅程。李並指曾經與陳梓華談論過此事,「佢亦都支持我去聯合國。」
因會見美議員 李宇軒與Mark Simon被加入同一群組
控方另展示 WhatsApp 群組「Coffee on Sunday」,紀錄顯示陳梓華於2019年9月29日創立群組,當時群組成員有陳、李和 Mark Simon。李解釋,陳梓華當時問他會否會見美國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我話OK」,然後陳便把他加進群組。
群組顯示 Mark Simon 傳送訊息,指美國參議員斯科特正身處香港,問李和陳是否有空會見。Mark Simon 其後表示會加入斯科特的助手 Scott Sciretta 及美國領事職員 Alan Brinker。
李表示,在加入群組之前,他對於 Mark Simon 沒有任何認知,也不知 Mark Simon 將會一同會見斯科特。李表示,看過群組討論之後,「其後我知道佢(Mark Simon)係T(陳梓華)同黎智英嗰邊嘅」,也是收取 GoFundMe 款項及之後轉移去 Project Hong Kong Trust 戶口的人士。
控方問李何以知道 Mark Simon 與黎智英有關,李表示加入群組時並不知道,「後來唔記得喺邊度定報紙,話 Mark Simon 就係黎智英嘅 right hand man(得力助手)。」
李宇軒稱會見美議員時談及香港示威 「希望美國政府可以做啲嘢」
控方問為何李會被邀請會見斯科特。李表示,因為當時他籌辦過國際登報活動,又出席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咁喺國際呢條線度做過嘢,所以就想我去見 Rick Scott 喇。」他指會面目的是提高對香港人權自由狀況的關注,「同埋當時 SWHK 有啲想做國際游說,去做一啲嘢去應對香港 deteriorating 嘅自由民主狀況。」
不過李提到,當時眾人未有任何共識提出實質方案,所以當時共識是先提高關注,之後才「去做一啲嘢」,「就係希望美國去做一啲嘢」來應對香港的狀況。李續指,因此他會見議員時,僅使用一些很籠統的字眼,例如「希望美國政府採取行動」之類。
就會見議員的討論內容,李指另一位同行的「Cath」描述她在示威前線見到的場景,另外「我亦都簡單講咗香港人眾籌運動,同埋希望美國政府可以做啲嘢,同埋佢(Rick Scott)作為一個參議員,佢可以做啲嘢咁」。
李稱當天的會面是他首次見到同場的 Mark Simon,惟他並未與 Mark Simon 有任何直接交談,「我淨係記得佢係肥肥地。」
案件明日續審。
案件編號:HCCC51/2022